常识

网站首页 > 阅读频道 > 常识 > 内容页

京剧为什么又叫皮黄?

发布时间:2017-02-25 广场舞之家【常识】

摘要:“皮黄”又作“皮簧”,是西皮和二黄(簧)的简称,它们是京剧的两大主要声腔,所以早年的京剧也被称为“皮黄”或“皮簧”戏。 《中国京剧史》说:“京剧的前身是徽戏(徽调)、汉戏(楚调)、昆曲、秦腔、京腔,并受到民间俗曲的影响。”特别是徽戏和汉戏的声腔对

“皮黄”又作“皮簧”,是西皮和二黄(簧)的简称,它们是京剧的两大主要声腔,所以早年的京剧也被称为“皮黄”或“皮簧”戏。

《中国京剧史》说:“京剧的前身是徽戏(徽调)、汉戏(楚调)、昆曲、秦腔、京腔,并受到民间俗曲的影响。”特别是徽戏和汉戏的声腔对京剧的形成影响最大。自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开始,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为名,先后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来到北京演出,史称“四大徽班”,“先后到京的汉戏艺人多搭徽班演唱”。

二黄(簧)是徽戏的主要声腔之一,而汉戏声腔以西皮和汉戏二黄(簧)为主,它是皮、簧合奏的。随着徽戏、汉戏进京演出,使得西皮、二黄(簧)声腔进一步融合,迅速发展,形成丰富的旋律和完整的板式。

“二黄(簧)”之说多数人认为来自地名,即湖北的黄冈、黄陂二县,杨静亭著《都门纪略》就是这种说法。其他说法还有很多,莫衷一是。至于“西皮”,初称“襄阳调”,有来源于中国西部的音乐成分,而湖北人称“唱”为“皮”,故名“西皮”。

二黄簧声腔比较平稳、深沉,适于表现感叹、沉思、悲愤等情绪,而西皮则明快、刚劲,更适合表现激昂的情绪。板式就是节奏,除了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回龙、散板、摇板等共同板式之外,西皮之中还有二六、流水、快板等。

下页更精彩: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古人喝酒时是如何行酒令的? 下一篇:清朝皇帝为什么并不常穿“龙袍”?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qq:3371650278

CopyRight 2013-2018 广场舞之家 Gcwzj.com 沪ICP备130444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