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网站首页 > 阅读频道 > 常识 > 内容页

民国“神童”轶事 鲁迅的墓碑由其子周海婴书写

发布时间:2017-02-26 广场舞之家【常识】

摘要:竺可桢3岁时与父亲上镇;父亲教他念各家店铺招牌上的字,回来时他竟都能记

竺可桢3岁时与父亲上镇;父亲教他念各家店铺招牌上的字,回来时他竟都能记住。

马一浮5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家中聘请某举人为师,教了两年,因无可再教,自告辞职。

谢冰莹(非谢婉莹)5岁就阅读《唐诗三百首》、《随园女弟子诗集》和《史记》。

舒新城15岁进小学,始学地理,才知有五大洲、二十二行省。但他5岁于私塾读《三字经》,因内有“魏蜀吴”,以及过年好玩“孔明灯”的缘故,早就知有个叫四川的地方。

俞振飞二三岁时,父亲俞粟庐常亲抱于手中令他睡觉,用惯唱的昆曲《红绣鞋》(见于汤显祖《邯郸梦·三醉》)当作催眠曲:“趁江乡落霞飞鹜,异潇湘云影苍梧。残暮雨,响菰蒲,晴岚山市语,烟水扑鱼图,把世人闲看取。”天天哼,如此3年,以至儿子也听熟了。在他6岁某天突然唱出,有板有眼,丝毫不差。

叶恭绰6岁时,答父亲春雨题,作诗有“几夕无明月”句,受到赞赏。但当他问询下雨何以无月,不得真谛,始悟致知格物与吟风赏月为两回事。

谢无量幼年号称“神童”,6岁会做诗,有《风筝》诗:“凭藉春风力,直飞上青云。”有客来访,坐谈良久,不胜厌烦。谢写就一诗以呈,客见后笑辞说,“小公逐我去矣。”

唐文治6岁从祖父学《韩非子》,每随月光读书。

顾颉刚6岁时,祖父带他上街,看见的匾额、牌楼或桥梁等,必讲它的历史。就是这些关于苏州掌故旧闻的讲述,启发了顾颉刚对历史的兴趣。

梁启超7岁时,塾师出对:“东篱客尝陶潜菊”,他立刻对以“南国人思召伯棠”。

翦伯赞7岁时,在祖父指导下圈读《史记》和《资治通鉴》,到12岁全部读完。

鲁迅原葬上海万国公墓,石碑刻有“鲁迅先生之墓”六个正楷大字,是周海婴照着妈妈许广平的字样临摹的,那时他才7岁。

1947年上海开明书店印行沈从文作品,封面题字和画图是沈的两子龙朱和虎雏所作。

周运鹏儿时,塾师因他两月里就能背诵全部《易经》,特出一上联“周神童读周易,易”;他回答说:“左丘明著左传,传。”

周运鹏在私塾时,有同学读《礼记》“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中“毋苟”,误为“母狗”。塾师即出一句:“《礼记》一书无母狗”,要学生对以下联,周答:“《春秋》三传有公羊。”(摘自李子迟等人著《道可道:民国学人大师真闻录》一书,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下页更精彩: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奇闻轶事 古代的佛教规定长得丑居然不能当和尚 下一篇:为什么说马屁大王裴矩是最会见风使舵的大臣?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qq:3371650278

CopyRight 2013-2018 广场舞之家 Gcwzj.com 沪ICP备130444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