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影响力和社会效应

来源:广场舞之家 栏目:广场舞资讯 时间:2013-10-15 11:10

  动感轻快的旋律,自由奔放的舞步,大妈们在广场上跳出了自信,秀出了青春,曾经青春期被禁锢的内心冲动现在在广场上得到了释放和宣泄。几乎一夜之间,如春风沐浴春雨滋霖,赶着黑夜迎着晨曦,在大大小小的城市广场都能响起广场舞曲,跳起广场舞步。无数个大妈们伴着悠扬的舞曲,用自己坚强的舞步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广场。

  其实,大妈们征服的又何止仅仅是小小的广场,广场舞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广场,渗透到广场周边的居民、商户、校区甚至医院。高亢的音乐、给力的印象、重复的音符,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广场周边的正常生活、工作、休息。结束了一整天繁重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本想安静的休息,却不想要在高分贝的广场舞曲中煎熬。所以,当纽约警察将中国大妈带走后,对广场舞的辩论也日趋高潮。一方面是考虑到广场舞确实在满足了大妈们的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干扰了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站在伦理道德的最高点,作为哺育了我们的大妈们,我们理所当然的要能容忍大妈们制造出来的“噪音”,谁让这“噪音”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呢?

  广场是一个公共场所,是为公众生活之余提供精神娱乐的露天场所。正因为是公共场所,娱乐了自己的同时,社会也在不断的呼吁要照顾他人的感受,其中在公共场所禁止喧哗成为了体现公众素质的一个重要衡量。为此,无论是政府、公众组织仰或文字工作者,都在为宣传“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而努力着。而就当这种“努力”即将成为一种成就时,广场舞不期而至,面对广场舞的高音分贝,哪些曾经致力于“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的“仁人志士”们却面面相觑两面为难了。

  难道“禁止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和风风火火的广场舞能共存的理由真的就是伦理道德至上吗?这要从广场舞的社会效应说起。

  表面上看,广场舞的本质就是在锻炼了民众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即完全是于民有利。果真其然吗?我想未必!在广场舞的背后,隐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推手。民众热衷于广场舞,一组音响(有的甚至就是录音机)、一根电线、一个光碟、一个义工在加上一个小小的广场,如此而已,便组建了一支民间舞蹈团,一点点的投入,便锻炼了身体,又深化了文明,这是一道多么丰富的精神文明大餐啊。如果再组织折腾一个“XX市广场舞大赛”,明星助阵,现场直播,那就“功德圆满”了。

  低投入、高产出,这是连傻子都渴望的好事

  在广场舞中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后,自然要稍加宣传、推广和引导,使之成为一道民风,一道精神文明建设的民风。既然是要宣传、推广和引导,所以就必须要在“光天化日”下进行,不能在“遮天蔽日”里做,就像高楼大厦能渲染城市的繁荣,而地下水道只能成为雨后民众殉命的魔鬼。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本可以能有更多的投入,更长远的眼光,创造出更多的精神娱乐项目,就会相应的有效减少广场舞的队伍。如果有足够多的开放式的舞场,就会使更多的大妈大爷们走进室内无偿,尽情欢娱。

声明: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来自正规视频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CopyRight 2013-2018 广场舞之家 Gcwzj.com 蜀ICP备2021010314号-1

如有侵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所有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