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1 广场舞之家【常识】
摘要:口咽癌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谢天渝教授表示,口咽癌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嚼槟榔盛行的台湾,最近我们检定口咽癌的时间趋势,利用年龄时间世代分析方法(age-period-cohort analysis)来瞭解年龄、时间、世代效益对口腔癌及咽癌的影响。 结果发现
口咽癌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谢天渝教授表示,口咽癌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嚼槟榔盛行的台湾,最近我们检定口咽癌的时间趋势,利用年龄—时间—世代分析方法(age-period-cohort analysis)来瞭解年龄、时间、世代效益对口腔癌及咽癌的影响。
结果发现就时间效应而言,口腔癌发生率增加的速度较咽癌快,特别在年轻族群中,口腔癌和咽癌发生率的差距尤其明显,另外,比较口咽癌歷年发生率和烟、酒、槟榔歷年消费量之趋势,发现口咽癌──尤其是口腔癌──发生率之增加趋势,和酒及槟榔消费量上升趋势有平行关系存在。
口腔癌82.7%病人有嚼槟榔习惯
我们也曾分析703位被高医诊断为口腔癌的病人,发现82.7%的病人有嚼槟榔习惯,当槟榔、烟、酒3种习惯都有时,得病年龄约为48岁,只有槟榔加烟,或槟榔加酒,或仅嚼槟榔得病年龄约为50岁。
而没有槟榔、烟、酒3种习惯而得口腔癌时则约60岁,换句话说,只要有嚼槟榔习惯,就可能让你提前10年得口腔癌,此外,有槟榔、烟、酒3种习惯而得口腔癌病人的死亡相对危险率,比无此3种习惯而得口腔癌者高出5倍左右。
长期又大量吃得口腔癌的高危险群
我们分析口腔癌和槟榔种类、数量、嚼食时间之相关性后,发现得口腔癌者皆有嚼槟榔20年以上,每天吃超过30颗之经验,仅嚼荖花槟榔而得口腔癌者约占28%,而仅嚼荖叶槟榔为24%,荖花、荖叶混着吃为48%,显示不管吃哪一种槟榔,只要是长期又大量,就是得口腔癌的高危险群。
因嚼槟榔而得口腔癌的病人,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量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而同样得口腔癌但不嚼槟榔者,这种因数则高出正常人或高出因槟榔而得口腔癌者甚多,表示其功能正常,此外,正常人的免疫细胞如果加上槟榔的主要成分槟榔素时,肿瘤坏死因子及一些免疫促进激素皆下降,由此可知,槟榔成分的确会使免疫力下降。
槟榔块使免疫力下降
我们也曾作过槟榔及其添加物致突变性之研究,发现到槟榔块(槟榔加红灰加荖花)的致突变性最强、其次是荖花、再次是纯槟榔,这表示槟榔本身即使不加任何添加物,也仍然有致突变性,从这些研究可知,槟榔块成分不但有致癌及促癌作用,更会使免疫力下降,长期大量嚼槟榔者即使无任何病状,体内的免疫力都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