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网站首页 > 阅读频道 > 常识 > 内容页

当韩信从屠夫的胯下钻过看到影响他一生的东西

发布时间:2017-04-27 广场舞之家【常识】

摘要:人走在路上,不可避免要撞上墙。因为,有时候,墙是活的。公元前二百年,韩信撞上了一面墙。一位杀猪的堵住了韩信,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请钻我的裤裆。 那时的韩信穷困潦倒,穿着麻布衣服,吃饭基本靠蹭,唯一能让他挺起腰杆走路的就是他有把剑。剑是士的标

人走在路上,不可避免要撞上墙。因为,有时候,墙是活的。公元前二百年,韩信撞上了一面墙。一位杀猪的堵住了韩信,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请钻我的裤裆。

那时的韩信穷困潦倒,穿着麻布衣服,吃饭基本靠蹭,唯一能让他挺起腰杆走路的就是他有把剑。剑是士的标志,就像马车是士大夫的标志,苹果手机是小资的标配(曾经哈)。韩信有一把剑,挂在腰上,寻找着士的感觉,却没有士的钱包,很打眼。

屠夫拦住他。“我看你长得高高大大,又拿着把剑,挺得瑟啊。但我看你是个胆小鬼,有本事,你抽出剑,刺我,不敢的话,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其实不只韩信遇到过这样的挑战。过了一千年,有一个叫郭威的人也被一个屠夫堵住、屠夫拉开衣服,露出有战略脂肪储备的肚皮:“有本事,你就捅一刀。”再往回倒退五百年,李渊跟表弟隋炀帝杨广吃饭,杨广说你这个阿面婆,脸怎么长得像睾丸袋。李渊去了趟洗手间,拉开裤子看了看,差点哭晕在厕所里。回到家,李渊告诉老婆窦氏,皇帝说我是阿婆面。一般的老婆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劝:慢了,忍了吧,皇帝是什么,我们惹不起。另一种是激:哎呀,他杨广就长得好看啦,弄不死他丫的。窦氏选择了第三条:恭喜啊,老公,阿婆面在我们那是堂主的意思,堂就是唐,你袭封唐国公。说明你的位置很稳啊。这么远的飞盘,都被窦氏叼了回来。

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一点阿Q精神,或者叫唾面自干。当屠夫堵住郭威时,郭威真的拿起杀猪刀,然后一刀捅死了杀猪的。所以,当自己是傻B时,千万不要再去刺激另一个傻B。韩信选择了弯腰,他从屠夫的胯下爬过,然后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在众人的嘲笑声中走了,一路走远。当这个集市再听到他的名字,他成了刘邦的将军,西汉的齐王。

郭威被抓了起来,打进了死牢。军头李继韬欣赏他,将他从牢里私放了出来。数十年后,郭威成了后周的开国皇帝。不同的应对,似乎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结局。

但真的如此吗?区别还是有的,区别是郭威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巨大的不确定上,如果不是碰上伯乐李继韬,他可能早已经被处死。而韩信避免了在最无聊的事情上把自己置身于最大的不确定。如果有平行世界,我相信会有这样的场景,郭威被砍杀在菜市口。韩信同样有个版本,他刺死了屠夫,然后被抓住砍掉了脑袋。每一个选择都会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要避免把最好的自己押给最不值的对象。很多年以后,韩信找到那个屠夫。

屠夫提心吊胆很久了。结果韩信把他提为护军卫,还告诉他:当年,我不是怕你,而是我没有道理去杀你。如果杀了你,我不会有自己的今天。我可以把我的命押给项羽,押给刘邦,甚至是吕后,但不会押给你。同样,不要挥霍我们的愤怒。天下可以愤怒的东西有很多,社会的不公你不愤怒,别人说你两句你就愤怒了?

同样,不要忽略每一个迎面而来的微笑。那么,当韩信从屠夫胯下钻过时,他看到了什么?是尿不湿还是护舒宝?我想应该是一个巨大的物体:心态。如果碰到墙,绕开就是了,不要忘了,人也是活的。

任人唯亲危害大

在家天下时代,任人唯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说皇位的代代相传,不说外戚的一女得宠、全家飞升,单是当时明文规定、合理合法的荫补制,就让大批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轻而易举步入仕途,当上大官。例如按照荫补制,每逢皇帝诞辰、郊祀、官员告老退休、死前上遗表时,皇帝都会对官员的子弟和亲属封官,有时大臣死后,其子弟、亲属封官甚至多达数十人。

据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统计,南宋嘉定六年(1213)的官员中,荫补出身的占57%,科举出身的占28%,其他出身占15%,可以看出,荫补入仕者远远多于科举入仕者。所以,在那个时代,任人唯亲、靠“脑子”不如靠“老子”、靠苦读不如靠出身的风气习以为常,这样的后果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以及外戚、宦官专权,一些朝代还出现了“党争”。在历史上,也正因为任人唯亲这种普遍的现象,让一些兴盛的朝廷,由于权斗及人才的匮乏,日趋腐败,走向没落。

一代名相的“人才库”

吕蒙正任职于宋太宗、宋真宗时期,曾三次拜相,宋史上说他“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是位宽厚正直的宰相,在士大夫间声望颇高。作为宰相,吕蒙正把发现和使用人才当成自己的第一职责。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记载,吕蒙正曾问儿子说:“我当宰相,外人有何议论?”儿子回答道:“他们说,您当宰相,四方无事,国泰民安。不过,他们还说您颇无能,宰相之权,多为同僚所争夺瓜分。”吕蒙正听后哈哈一笑,说:“我的确无能。但是我有一种能力,那就是善于用人。”这体现了他在人才选拔工作上的自信。

吕蒙正是通过寒窗苦读入仕的,深知人才的难得。他不但在发现和使用人才上不遗余力,而且还独具匠心地建立了一个“人才库”。他的口袋里,常常备有一小册子,每当地方官吏汇报工作之余,他必反复询问地方上有何特别人才,并随时把这些人才的情况分门别类,登记册上,如果其中有谁被多人称道,那么就会被他视为贤才而随时准备为朝廷选用,“公(吕蒙正)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之囊中。故公为相,文武百官各称职者,以此。”在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人才库”的,是不是吕蒙正呢?不敢妄下结论。不过,他发现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倒确实有其原创性。

不问亲疏远近

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吕蒙正从来不考虑人才的亲疏远近,也不顾及皇帝的好恶,只在乎是否对国家有利。

一次,宋太宗准备派人出使辽国,让吕蒙正推荐合适人选。吕蒙正推荐了一位,皇帝不同意;第二次,皇帝再问,他又以最初的人上奏,皇帝还是不同意;当皇帝第三次向吕蒙正要人时,他还是执意推荐此人。皇帝发怒说:“你怎么如此固执呀!”吕蒙正没有被皇帝的怒火所吓倒,反而针锋相对地回答说:“并非我固执,不过是您对此人有偏见罢了。我以为,派遣此人出使,一定不辱使命,因为从能力上来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其他无人可及。我不希望为了讨好您而影响国家的利益。”满朝文武听到君臣二人火药味十足的对话,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好在宋太宗有雅量,不但没有妄加指责,而且最终同意了他推荐的人选,甚至还在退朝后对左右说:“蒙正气量,我不如。”事实也证明了吕蒙正的正确,此人出使辽国,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皇帝相当满意。不过,在君主社会,一切以君主个人好恶为标准,像吕蒙正这种为实现国家利益、大力推荐优秀人才而不怕批逆龙鳞、不怕受到排挤的,真是凤毛麟角。

吕蒙正告老还乡后,宋真宗曾经两次到他家里探望,反复问他儿子们中间有谁能担大任。“虎父无犬子”,吕蒙正七个儿子,个个品学兼优。然而,在皇帝给他示好、要提拔他儿子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没有推荐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向皇帝郑重推荐了他堂弟的儿子。他对宋真宗说:“我的几个儿子都不能担大任,唯有我的堂侄吕夷简,现任颖州推官,堪称宰相之才。”于是,宋真宗开始注意吕夷简,并有心栽培,后来,吕夷简果然成了一代名相。

皇帝不喜欢的人,为何要再三推荐呢?按惯例能享受的待遇,为何要拒绝呢?皇帝真心示好,为何要舍近求远、舍亲就疏呢?看来,吕蒙正作这些重大决定是深思熟虑、反复权衡甚至内心斗争的结果,这些最后的抉择,与其初衷有关、与其原则有关、与其坚守有关,因为在他心里,国家利益至上,当国家需要人才的时候,他总是选择最优秀、最适合的,至于这个人远近亲疏、姓什名谁,他才不在乎呢,这也是他推荐使辽人选时敢于同皇帝叫板的底气所在。

在少了些许经济待遇就会喋喋不休、少了些许政治待遇就会暴跳如雷、少了些许奖赏就会闹得鸡飞狗跳的领导干部当中,吕蒙正把是否有利于国家作为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即使今天看来,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下页更精彩: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诸葛亮临终拿出一枚钉子为蜀汉续了29年的命 下一篇:木瓜鲫鱼汤下奶吗 木瓜鲫鱼汤怎么做下奶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qq:3371650278

CopyRight 2013-2018 广场舞之家 Gcwzj.com 沪ICP备130444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