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27 广场舞之家【常识】
摘要: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现之前,尊刘贬曹的情况远没有这么严重。但是自从罗贯中完成了这部作品之后,刘备成了全国人民的大救星,曹操则成了一代奸雄。但是这仅仅是文学作品,与真实的历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在很多人会把一系列文学作品作为历史剧去思考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现之前,尊刘贬曹的情况远没有这么严重。但是自从罗贯中完成了这部作品之后,刘备成了全国人民的大救星,曹操则成了一代奸雄。但是这仅仅是文学作品,与真实的历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在很多人会把一系列文学作品作为历史剧去思考,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在三国人物中,魏延绝对是一个命苦的人。也不知罗贯中对他有什么成见,以至于把魏延从头黑到尾。但在真实的历史中,魏延的作用很大,甚至超过了刘备的三弟张飞。
一、刘备破格提拔魏延,张飞颇感意外魏延加入刘备集团之后,一直被刘备视为下一代的主力培养。刘备盘踞收取西川时期,魏延和黄忠是主力。关羽和张飞则协助诸葛亮留守荆州,至于赵云那是被严重神化的人物,赵云在三国时期并不起眼。刘备占领西川之后,张飞和魏延负责对于北方的曹操,此时年轻的魏延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处于对马超的不信任,在马超领兵出征时,魏延通常作为助手跟随。这第一是协助马超,第二就是监视。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在历史中找不到任何的记载,更何况诸葛亮和赵云一样都是被严重神化的人物。刘备占据益州、荆州之后,荆州有关羽,益州则是张飞和魏延。马超和黄忠虽然地位高于魏延,但实际效能上则远不如魏延。
在经过汉中之战以后,刘备击败了曹操,成功夺取了汉中地区的控制权。汉中地区对刘备集团至关重要,这片地区即是拱卫西川的屏障,又是进军关中的跳板。选择何人镇守这片地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张飞是热门人选。荆州交给了关羽,汉中自然要交给张飞,这两个人对刘备绝对忠诚。众人已经提前向张飞表示祝贺,张飞也感觉舍我其谁。但是刘备在考虑到张飞的一系列缺点之后,决定破格提拔魏延。最终任命魏延镇守汉中,这个命令下达以后,包括张飞在内的众人都十分意外。刘备的这个命令等于是将魏延提升了两级,之前的魏延只是那几位大将的副手,现在则超越了张、黄、马等人,成为了独当一面的统帅。在具体效能上,甚至可以与关羽并驾齐驱。
二、名将凋零之后,魏延成为蜀汉政权唯一的大将刘备的事业在达到顶峰之后,开始急转直下。首先是关羽战败、荆州失守,为了夺回荆州,刘备决定亲自率领全国的主力进攻孙权。但是就在刘备出征的前夕,黄忠病逝、张飞被杀,刘备一时之间丧失了所有的大将。马超和魏延在北方防御曹操,两个人谁也不能动。最终刘备被名将陆逊击败,6万多军队全军覆没。在此之后,刘备的事业一跌不振。而且祸不单行,就在刘备病倒以后,四虎大将中的唯一硕果仅存者马超病逝。此时蜀汉政权中,军队只剩下了不到4万,至于主要的将领只剩下了魏延。赵云在诸葛亮主政时期才开始被启用。在这样的局面下,魏延成了诸葛亮手里的救火队长。
在诸葛亮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魏延均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地位一直在赵云之上。但是在姜维投降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诸葛亮把姜维看做下一代的接班人来培养,而姜维和魏延存在着矛盾。诸葛亮并没有过分偏袒姜维,不过护短是难免的。诸葛亮与魏延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军事行动上,魏延建议奇袭,而诸葛亮主战稳扎稳打。奇袭虽然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一旦失败,极大的损失是贫弱的蜀汉政权无法承受的。因此诸葛亮一再否决威严的建议,两个人的矛盾开始激化。当时的魏延已经是仅次于刘禅和诸葛亮的三号人物,他在军队中的威望也相当高。
三、魏延谋反其实是一场冤案在诸葛亮去世以后,姜维、杨仪与魏延的矛盾升级。双方均上奏刘禅称对方谋反,刘禅自然是一个头两个大。此时刘禅身边的蒋琬、费祎则认为姜维和杨仪不会谋反,既然不是他们二人谋反,那就一定是魏延谋反。客观的说,这个判断十分的武断,他们双方最多是想打垮对方而已。说魏延勾结魏国,这更不可能。魏延已经是蜀汉政权中级别最高的将领,投降曹魏以后,他的地位只会低不会高。更何况魏延与曹魏征战多年,他即便想投降,曹魏政权也不会接受。最终魏延被马岱斩杀,而马岱是马超的堂弟,当年魏延与马超的关系很差。魏延谋反一案是一个被流传了600多年的冤案,这场事件的实质是蜀汉政权内部的一次权力斗争。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功绩显赫,在许多方面都成就非凡,为后世所称道。特别是在惩治贪污方面,可谓是功勋卓著,为后代立下了榜样,但是人们却给他起了个“朱扒皮”的外号,这其中的缘由还的从他的身世说起。
朱元璋童年时,由于贪官横行,世道动乱,导致他的父母都双双惨死,其被迫出家做了和尚。在当上皇帝后,其认为“吏治之弊莫过于贪”。综上两个原因,导致了朱元璋对贪污的大力整顿。他推行了以猛治国的政策,认为乱世必须用重法,用刑不是一般的重。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朱元璋惩治的力度并不是特别重,他只是鼓励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可以来主动地检举揭发官员。允许百姓直接到京城进行告发,甚至允许他们扭送贪官到京城。百姓冲入官府捉拿贪官,其他人是不允许阻拦的,如果有,诛灭全家。由于当时人才奇缺,所以这些官员并不会被处于死刑,只是让他们带上枷锁和脚链去办公,将功赎罪,并且将他们的肮脏行径公布于众。
后来一件事,使得朱元璋的性情大变,开始大肆的诛杀贪官。当时浙西的官员收取老百姓的赋税,各种剥削猛于豺狼虎豹。原来从浙西运一石粮食到首都南京,需要花费四石的费用,民众们对此都苦不堪言。后来国家改了政策,只需要缴纳钱就行,不用再运了。但是官府依旧沿用以前的政策,各站额外剥削。事情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面后,其气愤至极,下令以后所有贪污的官员,都直接处死。
1371年立下法令,所有犯贪污罪的官员,无论是谁,一律不能赦免。朱元璋执法可谓是做到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的女婿欧阳伦因为私自走私茶叶,虽然罪不至死,但是还是被朱元璋给活活逼死了。谁贪就杀谁,是历史记载以来杀贪官最多的一个皇帝。
其实,说他“朱扒皮”一点都没冤枉他。因为他1392年立下法令,凡是贪污60两以上,不仅斩首示众,而且将他们的皮剥下来,填上稻草,"杀鸡儆猴"。更是后来有点嗜杀成性,杀人像捏死一个蚂蚁一样简单,不分何时何地,全看心情。
所以说,“周扒皮”这个称呼还是蛮符合后来的朱元璋的,不仅表现了他的凶狠,也看出来他对贪官的极度仇恨。但是他这种严厉惩治贪污的手段也为后世立下了榜样,创下了几个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