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27 广场舞之家【常识】
摘要: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功绩显赫,在许多方面都成就非凡,为后世所称道。特别是在惩治贪污方面,可谓是功勋卓著,为后代立下了榜样,但是人们却给他起了个“朱扒皮”的外号,这其中的缘由还的从他的身世说起。 朱元璋童年时,由于贪官横行,世道动乱,导致他的父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功绩显赫,在许多方面都成就非凡,为后世所称道。特别是在惩治贪污方面,可谓是功勋卓著,为后代立下了榜样,但是人们却给他起了个“朱扒皮”的外号,这其中的缘由还的从他的身世说起。
朱元璋童年时,由于贪官横行,世道动乱,导致他的父母都双双惨死,其被迫出家做了和尚。在当上皇帝后,其认为“吏治之弊莫过于贪”。综上两个原因,导致了朱元璋对贪污的大力整顿。他推行了以猛治国的政策,认为乱世必须用重法,用刑不是一般的重。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朱元璋惩治的力度并不是特别重,他只是鼓励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可以来主动地检举揭发官员。允许百姓直接到京城进行告发,甚至允许他们扭送贪官到京城。百姓冲入官府捉拿贪官,其他人是不允许阻拦的,如果有,诛灭全家。由于当时人才奇缺,所以这些官员并不会被处于死刑,只是让他们带上枷锁和脚链去办公,将功赎罪,并且将他们的肮脏行径公布于众。
后来一件事,使得朱元璋的性情大变,开始大肆的诛杀贪官。当时浙西的官员收取老百姓的赋税,各种剥削猛于豺狼虎豹。原来从浙西运一石粮食到首都南京,需要花费四石的费用,民众们对此都苦不堪言。后来国家改了政策,只需要缴纳钱就行,不用再运了。但是官府依旧沿用以前的政策,各站额外剥削。事情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面后,其气愤至极,下令以后所有贪污的官员,都直接处死。
1371年立下法令,所有犯贪污罪的官员,无论是谁,一律不能赦免。朱元璋执法可谓是做到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的女婿欧阳伦因为私自走私茶叶,虽然罪不至死,但是还是被朱元璋给活活逼死了。谁贪就杀谁,是历史记载以来杀贪官最多的一个皇帝。
其实,说他“朱扒皮”一点都没冤枉他。因为他1392年立下法令,凡是贪污60两以上,不仅斩首示众,而且将他们的皮剥下来,填上稻草,"杀鸡儆猴"。更是后来有点嗜杀成性,杀人像捏死一个蚂蚁一样简单,不分何时何地,全看心情。
所以说,“周扒皮”这个称呼还是蛮符合后来的朱元璋的,不仅表现了他的凶狠,也看出来他对贪官的极度仇恨。但是他这种严厉惩治贪污的手段也为后世立下了榜样,创下了几个盛世。
和珅贪污了多少钱呢?据嘉庆朝的《查办和珅案》及晚清薛福成的《庸庵全集》记载,初略估值总计约11亿两白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当时清朝政府每年的国库收入才7千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和珅贪污的钱相当于清廷15年的财政收入!
这个庞大可怕的数字,乾隆皇帝究竟知不知道呢?他肯定是知道的。他知道,为什么还不惩办和珅呢?
这就是谜团了!所以说,人们之所以猜测乾隆与和珅的关系问题,最大的起因就在于乾隆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个巨贪,却一直由着他,让他作威作福20多年,至死都没有查办惩处。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皇帝中,乾隆还算是一个英武明君呢!
乾隆与和珅究竟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不杀和珅?
比较正式的说法:
一是和珅的能力突出。
和珅懂得多国语言,乾隆与外国使节打的很多交道,来往的公文,都是通过和珅来翻译的。放眼整个朝堂,乾隆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替代和珅的人。
二是和珅很会给乾隆搞钱。
在和珅担任内务府总管之前,内务府常常亏空,入不敷出。但是和珅担当此职后,内务府不仅不空,还略有盈余。
因为和珅不仅善于从各省的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富商大贾那里搞来钱,敬献给乾隆,还首倡在朝廷中实施议罪银,所有缴获的钱全部归内务府,从而给乾隆,乃至整个皇室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可供皇家花天酒地、挥金如土。
无论从哪个角度 他都没有要杀和珅的理由
三是和珅做事非常合乾隆的心意。
和珅不但从小就学习模仿乾隆写字做诗的风格,培养和乾隆几乎完全一样的兴趣爱好,而且对乾隆需要什么,完全清楚明白。有个记载说,乾隆哪怕轻轻咳一声,和珅立刻就会把痰盂给他递到嘴边。
总之,乾隆尽管知道和珅是巨贪,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没有要杀和珅的理由。
不过还有人“独辟蹊径”讨论这个问题。
《清朝野史大观》还有《清宫秘史》这些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乾隆当太子的时候,有一次进宫,看见父皇有个美丽的妃子马佳正在梳头,一时心动,便从后面用两手捂住马佳的眼睛。马佳受惊,又不知就里,便提起梳子反手打那捂眼之人,结果打伤了乾隆的眉头。
乾隆的母后看见乾隆眉头受伤,追问怎么回事,许是乾隆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想向母后忏悔,便说了此事。谁知道母后非但不责罚乾隆,反而认定是马佳勾引自己儿子,立刻传下懿旨,把马佳赐死。
当乾隆知道这件事后,追悔莫及,跑到马佳的寝宫,咬破自己中指,在马佳尸体的颈部点了一下,祈祷说:“都是我害了你!如果你的芳魂有灵,咱们二十年后再相见吧!”
后来和珅入宫侍驾,因为和珅长得非常的英俊,而且模样也和马佳一模一样,乾隆便查看他的脖子,果然那里有个朱砂痣,而且算一算时间,正好是二十年。于是乾隆便认定和珅真是马佳投胎转世,从此对他宠爱有加,任其为所欲为。
还有一种说法来自外国人的记载,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马戛尔尼回去后,他的副使乔治·斯当东写了《英使谒见纪实》一文,里面含蓄地提到和珅“相貌不凡……是皇帝唯一宠信的人”。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是说和珅是乾隆的男宠。
后来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写了一本《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则直接根据马戛尔尼的访华,及《清宫秘史》的记载写道:
“最后,乾隆60岁时爱上了和珅,在乾隆看来,他就是马佳再生,并把他当成了嬖幸。他违背了天朝的规矩,把没有为公众建立过任何功勋的情人提拔到首要的位置上来。两年以后就要去世的母后这次对这事情未加干涉,因为这不是女眷们的事,而是男人间的事……”
也就是说,乾隆之所以宠信和珅,是因为他们两人是同性恋
上面的几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肯定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还债观”、“男宠观”,还是“能人观”,其实都是在为乾隆辩解,都是想说乾隆“情有可原”。尤其是“还债观”,简直给乾隆的糊涂作为,做了一个凄艳美丽的注解,甚至让我们还为他感天动地!
当然,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以上的辩解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全天下都是皇帝的,全天下的财富都归皇家所有,那么,和珅的所谓贪污,其实不过是把皇家的钱,拿一部分来,放入自己的腰包而已。乾隆容忍他,也不过就是给和珅的“赏赐”。后来嘉庆扳倒和珅,查抄他的家,也不过是皇家要把赏出去的钱拿回来而已,并没有特别的惩治意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来探讨乾隆为什么不惩治和珅,一点意义都没有。
如果我们要有所借鉴,我们必须知道,国家是公器,而不是某个人的。国家公职人员是管理公器的人,也就是保管员。国家的财富是全天下人民的,如果保管员利用自己有钥匙的便利,打开大门,把财富放入自己口袋里,这就是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