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27 广场舞之家【常识】
摘要:和珅贪污了多少钱呢?据嘉庆朝的《查办和珅案》及晚清薛福成的《庸庵全集》记载,初略估值总计约11亿两白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当时清朝政府每年的国库收入才7千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和珅贪污的钱相当于清廷15年的财政收入! 这个庞大可怕的数字,乾隆皇帝
和珅贪污了多少钱呢?据嘉庆朝的《查办和珅案》及晚清薛福成的《庸庵全集》记载,初略估值总计约11亿两白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当时清朝政府每年的国库收入才7千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和珅贪污的钱相当于清廷15年的财政收入!
这个庞大可怕的数字,乾隆皇帝究竟知不知道呢?他肯定是知道的。他知道,为什么还不惩办和珅呢?
这就是谜团了!所以说,人们之所以猜测乾隆与和珅的关系问题,最大的起因就在于乾隆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个巨贪,却一直由着他,让他作威作福20多年,至死都没有查办惩处。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皇帝中,乾隆还算是一个英武明君呢!
乾隆与和珅究竟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不杀和珅?
比较正式的说法:
一是和珅的能力突出。
和珅懂得多国语言,乾隆与外国使节打的很多交道,来往的公文,都是通过和珅来翻译的。放眼整个朝堂,乾隆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替代和珅的人。
二是和珅很会给乾隆搞钱。
在和珅担任内务府总管之前,内务府常常亏空,入不敷出。但是和珅担当此职后,内务府不仅不空,还略有盈余。
因为和珅不仅善于从各省的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富商大贾那里搞来钱,敬献给乾隆,还首倡在朝廷中实施议罪银,所有缴获的钱全部归内务府,从而给乾隆,乃至整个皇室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可供皇家花天酒地、挥金如土。
无论从哪个角度 他都没有要杀和珅的理由
三是和珅做事非常合乾隆的心意。
和珅不但从小就学习模仿乾隆写字做诗的风格,培养和乾隆几乎完全一样的兴趣爱好,而且对乾隆需要什么,完全清楚明白。有个记载说,乾隆哪怕轻轻咳一声,和珅立刻就会把痰盂给他递到嘴边。
总之,乾隆尽管知道和珅是巨贪,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没有要杀和珅的理由。
不过还有人“独辟蹊径”讨论这个问题。
《清朝野史大观》还有《清宫秘史》这些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乾隆当太子的时候,有一次进宫,看见父皇有个美丽的妃子马佳正在梳头,一时心动,便从后面用两手捂住马佳的眼睛。马佳受惊,又不知就里,便提起梳子反手打那捂眼之人,结果打伤了乾隆的眉头。
乾隆的母后看见乾隆眉头受伤,追问怎么回事,许是乾隆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想向母后忏悔,便说了此事。谁知道母后非但不责罚乾隆,反而认定是马佳勾引自己儿子,立刻传下懿旨,把马佳赐死。
当乾隆知道这件事后,追悔莫及,跑到马佳的寝宫,咬破自己中指,在马佳尸体的颈部点了一下,祈祷说:“都是我害了你!如果你的芳魂有灵,咱们二十年后再相见吧!”
后来和珅入宫侍驾,因为和珅长得非常的英俊,而且模样也和马佳一模一样,乾隆便查看他的脖子,果然那里有个朱砂痣,而且算一算时间,正好是二十年。于是乾隆便认定和珅真是马佳投胎转世,从此对他宠爱有加,任其为所欲为。
还有一种说法来自外国人的记载,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马戛尔尼回去后,他的副使乔治·斯当东写了《英使谒见纪实》一文,里面含蓄地提到和珅“相貌不凡……是皇帝唯一宠信的人”。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是说和珅是乾隆的男宠。
后来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写了一本《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则直接根据马戛尔尼的访华,及《清宫秘史》的记载写道:
“最后,乾隆60岁时爱上了和珅,在乾隆看来,他就是马佳再生,并把他当成了嬖幸。他违背了天朝的规矩,把没有为公众建立过任何功勋的情人提拔到首要的位置上来。两年以后就要去世的母后这次对这事情未加干涉,因为这不是女眷们的事,而是男人间的事……”
也就是说,乾隆之所以宠信和珅,是因为他们两人是同性恋
上面的几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肯定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还债观”、“男宠观”,还是“能人观”,其实都是在为乾隆辩解,都是想说乾隆“情有可原”。尤其是“还债观”,简直给乾隆的糊涂作为,做了一个凄艳美丽的注解,甚至让我们还为他感天动地!
当然,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以上的辩解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全天下都是皇帝的,全天下的财富都归皇家所有,那么,和珅的所谓贪污,其实不过是把皇家的钱,拿一部分来,放入自己的腰包而已。乾隆容忍他,也不过就是给和珅的“赏赐”。后来嘉庆扳倒和珅,查抄他的家,也不过是皇家要把赏出去的钱拿回来而已,并没有特别的惩治意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来探讨乾隆为什么不惩治和珅,一点意义都没有。
如果我们要有所借鉴,我们必须知道,国家是公器,而不是某个人的。国家公职人员是管理公器的人,也就是保管员。国家的财富是全天下人民的,如果保管员利用自己有钥匙的便利,打开大门,把财富放入自己口袋里,这就是贪污!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但凡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可是当嘉庆皇帝因为抄了和珅的家吃饱以后,但有三个问题却一直让人不解:
和珅死后,到底留下了多少遗产?这些遗产都去了哪里?为什么这些遗产的福利没能够延续给道光皇帝?
回到大清嘉庆四年正月初八,太上皇乾隆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但嘉庆皇帝就急命将和珅革职查办,抄没家产。初九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等负责查抄和珅家产。没过几个时辰,两位抄家的钦差就已经回宫交旨了,据《清史稿》中皇帝给和珅列举的各项大罪记载:珍珠手串二百余,大珠(即清朝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享用的东珠)大于皇帝御用冠顶···宝石顶非其所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衣服数越千万···藏金三万两千余两···地窖埋银三百余万两。还有其他的庄园、店铺、古玩字画、田地等各项罪产。
但这些却并不是和珅全部的家产,在其他如《查抄和珅住宅花园清单》和《查抄和珅家产清单》中记载的数字又有不同,而且我们应该注意,和珅一手遮天那么多年,甚至与英国东印度公司都有来往,他的家产岂能是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几个时辰就可以清查完毕的吗?难道嘉庆皇帝这么多年没有对和珅的家底私下调查过吗?可是为什么草草结案呢?这其中的猫腻不言而喻,也就是说明可能还有一大笔没有记载在书面上的罪产不知去向,当时的所有人心底都明白,可是却没有人敢说出来。因为这些查抄的是都要收缴国库,而且是被群臣盯着的,那么如果皇帝想要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就只能丢卒保车,将一部分公诸于天下,用来堵住天下的悠悠众口。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和珅大约贪污了二十亿两,当然这个说法太过夸张,但和珅的家产大约相当于清代十五年的财政收入还是大体符合的。
那么如此巨额的家产去了哪里?首先,以清朝的官场的风气,但凡抄家,钦差们总会在朝廷和皇帝默许的潜规则下,先过一道手,中饱私囊(《鹿鼎记》中韦小宝抄鳌拜的家时就是对清朝这种风气的反映)。当然和珅抄家这件事情嘉庆皇帝肯定的上心,两位前去抄家的亲王也不敢拿太多,但是这也是其中一个去向,更何况“任你清官似水,自有吏滑如油”下面具体负责抄家的人又岂能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
第二,将这些罪产分润宗室。因为乾隆时期一直对宗室保持“亲亲和睦”的政策,所以刚刚独立亲政的嘉庆自然也会去拉拢宗室,其中将和珅宅邸赐给恭亲王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北京的恭王府前身就是和珅的家。而且所有的土地田产以及大量不能直接变现成金银的东西都被收没进皇庄,将这些土地上的产出用以维持宗室以及各处皇室场所的运转。
第三,在乾隆执政后期,所谓康乾盛世便已经是落日余晖,出现了颓败的现象,国家经济吏治糜烂。乾隆六下江南、四处用兵、营建宫室等等都耗费了大量钱财。据不完全统计乾隆年间的国家岁入大约是白银5000万两,粮食1300万石左右,而他所谓的“十全老人”所花费的钱财对于岁入来说都是入不敷出的,都是在做用国家的财政做抵押,寅吃卯粮的“使钱老人”。而这些后果都要嘉庆来承担,而且嘉庆又不能否定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所以只能默默的做一个接盘侠,用和珅的罪产来弥补父亲的亏空。
第四,在嘉庆年间,公元1815年至1817年云南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饥荒整整持续了三年,民不聊生,饿殍满地,易子而食。而且在嘉庆统治的后期,直隶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地区,频频遭遇大旱,百姓生活极为困苦。嘉庆年间的直接财政收入大约只有4000万两左右,财政吃紧,而且小刀会、天理教的暴动又是此起彼伏。国家经济捉襟见肘,皇帝的內帑私库也不得不拿出钱来赈灾,而內帑中的绝大部分也都是当年抄没和珅得来的罪产。而且由于继承了父亲骄奢淫逸的性子,嘉庆在位时也是挥金如土,挥霍不已,将接盘侠的命运又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道光皇帝。
乾隆不是圣君,嘉庆也不只是一个捞钱的昏君,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巩固王朝的统治,而和珅恰巧做了这父子两人在银行的定期存款,而这个定期就是乾隆皇帝的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