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网站首页 > 阅读频道 > 常识 > 内容页

揭秘汉武帝刘彻为什么不重用“飞将军”李广?

发布时间:2017-04-27 广场舞之家【常识】

摘要:“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卫青是不是天幸,另说,然而,李广终身未能封侯,的确很难找出更确切的原因:命数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李广的名声很大,一是因为他的射箭水平极高,如小李飞刀一般例不虚发,只要箭离弓必有敌人随弓弦之声倒地;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卫青是不是天幸,另说,然而,李广终身未能封侯,的确很难找出更确切的原因:命数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李广的名声很大,一是因为他的射箭水平极高,如小李飞刀一般例不虚发,只要箭离弓必有敌人随弓弦之声倒地;曾经误把石头当作老虎把箭射进石头中,还留下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二是因为他很爱他的士兵,吃喝都和士兵一起,得到赏赐也都分给部下,待人又宽厚不苛刻,士卒们都乐于为他出力。他的名声是匈奴替他宣扬的: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 躲避了他数年,不敢侵犯右北平。

然而,李广终身未能封侯,不得爵邑,官也不过九卿。而李广的从弟李蔡,为人中下,名声比李广差远了,却早早地功至二千石,有功封为乐安侯,后为丞相。你说有人构陷过他吗,没有;你说汉武帝不曾听过他的名声吗,当然不是;难道是汉武帝妒才忌能吗,可汉武帝即便有这个毛病,也并不是用在李广身上。李广号称出击匈奴七十余战,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战绩:

李广出兵雁门攻击匈奴的时候,匈奴打败了李广的部队,生擒李广。李广假装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他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几里路,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他便忽然跃身跳上少年的马,把少年推下马,夺下他的弓,向南骑马飞奔几十里。李广遇到自己的残余部队,也由此进了关塞,胡人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他一边跑一边拿弓回射,得以逃脱。

李广随大将军卫青一起出定襄,抗击匈奴,各个将领都凭着斩杀敌首的数目来定封赏,许多将领都封侯了,但李广的部队却没有功劳。注意,是“无功”,而非“有功不得封”,史家知道,问题是出在李广身上而不是皇帝身上。两年之后,李广带领四千名骑兵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带一万骑兵,与李广一同去,各行一路。走了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大家都很恐慌,李广却很镇定:他派他的儿子李敢带几十名骑兵,冲进又冲出匈奴的骑兵包围圈,安定军心。在汉兵死亡过半汉军的箭快要用尽了,李广又亲自用强弩射死敌人的副将,士气大振。一直战斗到第二天,张骞的军队终于来了,匈奴解围了。至此,李广几乎全军覆灭。按汉法,张骞行军迟缓,判为死罪,出钱赎为平民;李广的军功和罪罚相抵,没有封赏。

这就是李广的几次重要的战绩。

没错,李广本身很有作战能力,善于团结军队、善用心理战、个人又骁勇无比,然而,每一次,他不是全军覆没,就是自己被俘,要么就是在沙漠中迷路……这让汉武帝如何委以重任?基于同情李广,从史书上缺乏细节的记录中,我愿意相信,他一再遭遇到远远比他实力强大得多的敌人,是他倒霉;然而,成功只需要事实,失败却需要一百条理由来开脱,光这一点,就足见李广的落魄。

此后,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举出击匈奴。李广多次亲自请求出征,皇帝都不允许他去;元狩四年,终于答应了他,派他做前将军。

出塞后,卫青知道了单于居住的地方,亲自率领精兵追赶,而命令李广绕东路和右将军合并。李广很想和匈奴一战,卫青却不让,而是派公孙敖和自己一起对付单于。李广很生气,不辞而别,带领士卒与右将军合军;谁知却迷了路,延误了与大将军会合的时间。卫青派长史拿干粮和浊酒送给李广,询问李广等二人迷路的情况,又催李广的幕府接受传讯;虽然罪责还不明确,但李广已心灰意冷了,拔刀自刎。

其实李广知道,不是卫青有意为难他,而是在出发之前,汉武帝就下了旨意,称李广“数奇”,不要让他与单于面敌,恐怕难有好结果。所谓“数奇”,就是运气不好。

机会像雨点一样打来,李广却一一躲过了。孩子,你太不幸了。正如他自杀前的喟叹:“岂非天哉!”

当然,把李广的不幸归结于“命”,哪怕是实情,也太没有建设性了。《史记》没有给出的答案,也许藏在《汉书》的这一段里。李广对善于望气(一种相法)的王朔说:“每次出击匈奴,我都有份,而我手下校尉以下的军官,才能不及中人,以军功封侯的就有数十人,我哪一次落在人后了?始终没有尺寸功劳得以封侯,是不是因为我命中注定不能封侯?”

王朔说:“将军想一想,你有没有什么特别后悔的事?”李广说:“我当过陇西太守,羌曾经反,我诱降了八百多人,当天就把他们都杀掉了,至今仍然后悔。”王朔说:“最大的祸害就是杀掉已降的人,这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比起八百条人命,李广的不得封侯也就算不得什么了。我不相信这两件事有因果关系,但我觉得,如果别无选择,相信善恶有报,至少是种正能量。

假如真有报应这回事,他的悔意,多少可以拯救他。

古人说话也很雷

赤壁水战的结束,不在乌林(长江北岸),而在湖南的巴丘湖。

《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三国志·郭嘉传》:“太祖(曹操)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三国志·魏武纪》:“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刘)备至巴丘(引《括地志》曰:‘巴丘湖中有曹公洲即曹公为孙权所败,烧舡处。在巴陵南四十里’)。”

以上可证:巴丘湖,确曾发生悲壮一幕。曹操将乌林战后逃回的及留在原地的舰队,放火烧掉。从陆路退走。

陈寿《三国志》的说法较符合历史事实,乌林一战、周军不可能烧尽北船,因为:

1.曹军舰队舰船多。黄盖说:“寇众我寡”,当有千艘舰船,而烧船的手段单一。十艘引火船不可能引发千艘以上舰船同时着火。曹操烧的是余船

2.曹军舰队的列阵,不可能全烧:

黄盖曰:“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即曹军舰队必然是沿长江从东向西排成首尾相接的很长的“长蛇阵”。这样的阵形,烧头则其中及尾部必然离散,烧其中则头尾两段离开。当时曹军的舰船用的是刘表的旧船,舰船的锚具仍只是大棕索系矴石(石锚)(见《三国志·董袭传》),并无铁索、铁锚,更谈不上用铁索铁环将全部舰船锁住。何况当时黄盖利用东南风、由南向北烧,直烧到北军岸边营寨。故只能将曹军舰队断为两截。

3.曹军舰队的顽抗,黄盖中箭落水。放火舰队中断指挥。

黄盖指挥先头舰队用“诈降计”使得十艘引火船可以闯入曹军舰队中间放火烧船,但火起后,黄盖中箭落水。《三国志·黄盖传》引《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周军舰队突然失去前敌指挥官,增加曹军舰队撤退的机会。不可能尽烧北船矣!

曹军舰队乌林中计被烧是事实,但不可能烧尽,当时正刮东南风,曹军舰队必顺风西撤回原水军基地巴丘湖。周瑜刘备联军舰队亦必跟踪而至,曹军无力再战,只好烧余下船只上岸从华容道撤走。《三国志·孙权传》说:“曹公烧其余船引退。”这是事实。曹操自吹“赤壁之战是他烧船自退”虽是事实,但烧的是劫后残舰,未免有点“打肿脸充胖子”!

下页更精彩: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紫苏可以安胎吗 紫苏可以泡茶喝吗 下一篇:古代杀人最多的竟是他 是来自地狱的屠夫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qq:3371650278

CopyRight 2013-2018 广场舞之家 Gcwzj.com 沪ICP备130444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