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27 广场舞之家【常识】
摘要:慈禧,清王朝最后的掌权者,虽身为女性却拥有巨大的权力。虽然她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称帝,但是她确实掌握着最高的权力。那么,这样伟大的女子临终时留有哪些令人震惊的遗嘱呢? 慈禧太后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
慈禧,清王朝最后的掌权者,虽身为女性却拥有巨大的权力。虽然她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称帝,但是她确实掌握着最高的权力。那么,这样伟大的女子临终时留有哪些令人震惊的遗嘱呢?
慈禧太后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病势沉重,进入弥留状态。御医们手忙脚乱,开了一剂益气生津之方,想妙手回春:老米一两,人参五分,麦冬五钱,鲜石斛五钱,水煎温服。这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后一剂药方,可惜此方可以生津益气,但无法挽救她的老命。一个时辰后,她就命归黄泉。
临终前,慈禧太后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慈禧太后晚年的临终遗言,令世人震惊,也给历史留下了一团迷雾。人们一直不明白这样一个成功坐上女皇交椅的铁血女人,这样一个有效控制大清王朝长达半个世纪的铁腕太后,何以最后留下这样的遗言?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人们迷惑不解。仔细想来,一个王朝的命运如同个人的命运一样,仿佛都是上天的安排。细读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言,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慈禧太后心里知道,大清王朝将会在她的手中寿终正寝。作为大清的当家太后,她当然知道流传盛广的叶赫那拉氏家族祖宗的遗言,仿佛冥冥之中,叶赫那拉氏家族的神秘之手选中了她作为大清帝国的终结者。她自负、坚定,充满智慧,在她的铁腕统治下,大清王朝的精英人物都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特别是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三人。
他们都属羊,这三个充满欲望、精力过人的男人,好象是上苍赏赐给她这个属羊的女统治者的珍贵礼物,他们以男人特有的魄力、智慧和勇敢辅助她,使她能够顺利执政长达48年之久,将风雨飘摇中的帝国大厦牢牢地稳定在这块古老的东方土地上。可是,她走之后,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内忧外患,千疮百孔,交给一个三岁的孩子,这个帝国能够支撑多久?她感觉,也就是五年的光景。
其次,慈禧太后是位个性鲜明的女人,她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她的目标一定要达到。她的智慧、冷静和不动声色的冷酷,让她的丈夫咸丰皇帝敬佩而恐惧,所以,在咸丰皇帝去世之前,既充满了对大清王朝的忧虑,也充满了对心爱皇后的爱怜和担心。
经过三思之后,咸丰皇帝就写下了一道密旨,交给皇后,大意是说,如果皇子载淳即皇帝位,生下载淳的兰儿(慈禧)如果不能安分守己,就消灭她:“朕不能深信其人,此后如能安份守已则已,否则,汝持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从这份遗诏上看,虽然咸丰皇帝是一位荒淫的皇帝,但他在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上不敢苟且,临终前对政务做了前所未有的安排,对一直心怀敬畏、对其个性忧心忡忡的兰儿,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慈禧的临终遗言,正好印证了咸丰皇帝的判断:女人是不可信的,容易失去理智的女人在政治上也是不可信的,女人在治理一个幅员广大的庞大帝国、并让这个帝国获得空前发展方面更是不可信。
最后,从整体上说,慈禧太后是一位心胸博大的女人,也是一位自命不凡的女人。在她的眼中,没有几个男人能够让她多看一眼。可是,她知道,像她这样的女人,恐怕是一千年才会出一个,从唐女皇武则天到她这个时代,刚好一千年,比孔子说五百年出一个圣人还不容易。
可是,即使是这样,即使是她这样智慧、豁达、心胸博大的女人,即使是她这样对这个庞大的王朝驾轻就熟、让天下所有叱咤风云的男人俯首帖耳的女皇,也免不了女人天生的缺陷,这种缺陷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心眼窄,见识短,感情用事,不计后果。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言,正是充满了对女人的失望,也是她留给历史和政坛的一笔特别财富。
慈禧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她的地位却与皇位一样。所以统治了中国那么久的她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在临终前才留下了这令人震惊的遗言,就是不要让女人参与政事。
相传慈禧太后对于发型和梳头的偏爱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二十世纪初叶,荷兰画师华士胡博为慈禧太后画像时,慈禧已经71岁了,但是,画像上的慈禧看来仍旧年轻貌美。其实慈禧一生爱美,古稀之龄也未有稍减半分。
慈禧对自己的这头黑发特别珍爱,经常用药浸泡头发和时常使用的梳子,用来养发。
其实,清代后妃们是不经常洗头的,为了达到清洁目的,后妃们每日梳头都用篦(bì,竹制梳头用具)子篦头发。但篦头发对于油性发质的慈禧来说,不太适宜。清宫御医就为慈禧专门配制出御用香发散。
慈禧每次篦头时,都将香发散撒在头上,用篦子反复梳理,最后把药粉篦干净了,头发也就像清洗了一遍。
太后总是先梳头后洗脸,她就像年轻女孩儿一样精心打扮,如果太监梳得不合适,她就会像个小姑娘一样大惊小怪地指出来。
原来,每天早晨专门给慈禧太后梳妆打扮的太监名叫沈二顺,梳头的技术太一般,从来没有什么新的创意。而且这个时候,紫禁城里从太后到宫女都是千篇一律、百年不变的老式发型,这早已让慈禧感到十分厌烦。
无可奈何的慈禧太后听说在当时的京城里正流行一种既新颖美观、又高雅脱俗的发式后,跃跃欲试。
于是慈禧太后就先后换了几个梳头的太监给她变换花样梳妆打扮,但是结果都很不理想:他们不是把慈禧太后的发根松紧扎得不合适,就是独有一撮发根留在外头。慈禧太后心中很是不高兴,不是这儿不对,就是那儿不对,反正就是合不了她的心意。不合她心意当然得惩罚,慈禧太后一声令下,梳头的太监战战兢兢就得匍匐在地,任她指挥人痛打一顿出气。
大家伙儿在梳头房听着长一声短一声的嘶叫甚至还会非常高兴地打着拍子击掌庆贺。可万一遇到一整天没听见长春宫有动静,大家伙儿就开始提心吊胆了,此时十之八九这几位太监的命就葬送进去了。因梳头而获死罪的大多是因为梳掉了头发。
其实掉头发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你就是保养再得法,也没法避免头发中的一部分老化脱落,再高明的梳头师他也得梳下几根断了的头发。想想这些断头发真够得上尊贵,一根就是一条人命。断头发倒也没啥,梳头房的小太监个个练出来的眼明手快,一旦发现有断发立刻会趁西太后不注意而把它藏起来。真万一被逮住那是该你阳寿已尽,也无怨言。
可是最后,西太后脾气突然又变了,不喜欢看打人屁股,喜欢上了打人嘴巴,这下惨了,十多天来每次去梳头的太监回来后都成了“猪八戒”。人有脸,树有皮,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西太后把这些太监一个个打得脸上胖出好几圈,连门都没法出。大家伙儿当然不愿再去梳头。
进宫不久的李莲英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抓住机遇出头,便借故告假三天,直奔“八大胡同”而去。
青楼妓院是勾引男人厮混的场所,妓女为了引人注目,其打扮和发型,往往别出心裁。当时流行于花街柳巷的女人发式,难以计数。有的如喜鹊登枝,有的如孔雀开屏,有的如天上云霞,有的如水中波影。
李莲英一边拿着梳妆品与她们打情骂俏,一边细心观察揣摸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发式。经过几天的苦练,终于熟练掌握了三十多种流行发式的梳理方法。
回宫之后,李莲英天天苦练梳头本领,感到火候已成,便找到为慈禧的梳头太监和同乡沈兰玉,反复恳请他们向慈禧推荐自己。
第一次给慈禧梳头的时候,李莲英大着胆子将青楼妓女的发型梳在了慈禧的头上。
梳头完毕,慈禧对着镜子反复察看,脸上开了花。就这样,李莲英掌握了一套为女人梳理新发型的技术,也就把握住了自己的似锦前程。在当时,由于他梳头的特殊技艺,大家都管他叫“小篦李”。